你是不是常常問自己:「我的人生目標到底是什麼?」
即使讀過許多書、看了許多勵志影片,內心還是空空的、沒方向。
你不是不知道該努力,而是不知道該「為了什麼」努力。
那種卡住的感覺,很像站在十字路口,四周有燈光,但你卻看不到哪一條是真正屬於你的路。
你甚至曾經試著模仿別人的人生路線,想說:「既然他們這樣做有效,那我也跟著來做。」
但做著做著,你開始懷疑:「我真的想要這樣的生活嗎?」
那是一種更深層的不安。因為你知道自己不甘於過一個「還可以」的人生,
你想要的,是有熱情、有方向、有意義的日子。
✨ 也許,你還沒真正出發
我們從小被教導要「想清楚再行動」。
要有計畫、有邏輯、有答案,才可以出發。
但你有沒有發現,很多關鍵性的答案,其實是在行動中才會出現的?
想像一下:你要去旅行,打開地圖前,你並不知道哪條路會有驚喜。
有時候你只是想隨意走走,卻意外發現一間溫暖的小咖啡廳;
你誤打誤撞進了一條巷子,卻遇見人生中最感動的風景。
人生目標也是這樣——不是想清楚才出發,而是出發後才漸漸清晰。
你要允許自己走錯路、嘗試、修正、再試一次。
不要把「搞清楚」當成出發的前提,
而是把「願意開始」當成走上目標的第一步。
你要允許自己不確定、允許自己迷路,因為這些經歷,都是你通往目標的素材。
🧭 目標不是用「找的」,是用「活的」
很多人問:「我該選哪一條路?」
但也許更重要的問題是:「我現在最想嘗試哪個方向?」
你不需要一次就選中那條「完美之路」,
你只需要選擇一條「現在有感的路」去走走看。
當你真正踏上旅程時,你會發現:
有些事你喜歡,有些人你合得來,有些挑戰你應付得很好,
也會發現有些環境讓你焦慮、有些角色讓你壓抑。
這些發現,都是你在「活著」時自然產生的線索。
所以別再執著於找到那個終極目標,
人生不是填空題,而是一篇未完的故事——
你邊走、邊寫、邊修,最後才會寫成你想要的版本。
🎯 先確定自己想要「擁有」的是什麼,再來執行
很多人在找方向的時候,是「一直做、一直試」,
但做著做著卻越來越累,越來越迷失。
問題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——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。
想像你走進一間百貨公司,什麼都想逛,什麼都試試看,
但最後卻兩手空空,因為你一開始就沒有目標,只是在亂逛。
我們常常也是這樣對待人生。
看別人當老師很好,就去考教師證;
看朋友出國讀書好像很光鮮,就申請了學校;
但過了幾年才發現,這些不是你真正想「擁有」的人生。
所以請你回到最核心的問題問自己:
「我真正想要擁有的是什麼樣的生活?」
「我想要的,是自由?穩定?創造?被需要?還是影響力?」
當你能夠明確地回答「我想要的是什麼」,
你就能為自己的行動找到更強大的理由,也更不容易被外在的聲音動搖。
🔁 從體驗中找方向:旅行、冒險、挑戰、嘗試……
說到底,人生方向不是靠「想」出來的,而是要去「體驗」。
試著參加不同的活動、接觸各種類型的人群、報名你沒想過的課程、甚至一個人去旅行。
這些都是在為你的人生「試鏡」,你會在其中發現自己的熱點與盲點。
但如果你試了好多事,還是沒感覺,該怎麼辦?
那就回過頭來,重新問自己:「我最想擁有的,究竟是什麼?」
例如:
- 如果你想要有更多時間陪家人,那你的人生方向可能與自由度有關。
- 如果你想成為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人,那你可能適合帶領、創業、教育等角色。
- 如果你希望被認同,那你或許可以從表達自己開始,例如寫作、演講或表演。
你想要的那個「擁有」,會幫你釐清什麼是該做、什麼是該捨。
🧩 關鍵心法:擁有 → 做 → 成為
我們常常以為:我必須先知道要成為什麼人,才知道要做什麼,最後才能擁有我要的人生。
但其實,這個順序可以重新排列——
更有效的心法是:
「我想要擁有什麼?」 →「為了得到它,我該去做什麼?」 →「透過行動,我會逐漸成為那樣的人。」
這個轉換不只更實際,也更貼近你的真實動機。
它讓你不是活在「應該」,而是活在「想要」。
比方說,你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,那你自然會選擇去運動、吃得更乾淨,
在這樣的過程中,你會成為一個有自律、有活力、懂得照顧自己的人。
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改變,不是硬逼自己去成為誰,而是從「想要」出發,讓行動變得有意義。
💬 寫在最後:出發,是所有答案的開始
不要再問「我該怎麼辦才不會走錯」了。
真正讓你痛苦的,不是走錯路,而是一直不走路。
目標會在你願意開始的那一刻慢慢清晰。
而你的人生,不需要是完美的計畫,只需要是一段真實的旅程。
你不一定要馬上找到答案,
但請你給自己一個機會,先出發、再探索、慢慢釐清。
如果你也在找人生方向,卻不想再一個人亂撞,
歡迎加我LINE,聊聊你目前的狀態,讓我陪你一起找答案。
🔗 點我諮詢|LINE 預約
📖 延伸推薦閱讀:
如果你也曾陷入「計畫人生」的焦慮感中,推薦你一本我非常喜歡的書:
《人生不需要計畫,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故事》
——作者:強納森・菲爾茲(Jonathan Fields)

這本書打破我們從小被灌輸的「人生必須有計畫、有藍圖」的邏輯。
它告訴我們:與其想著完成一個完美計畫,不如學會去活出當下那個最有力量的故事。
裡頭提到一個重要的觀點是:
「當你越想把人生拼湊成一個穩定且可預測的樣子,你反而越容易陷入迷惘與空虛。」
這句話讓我深深共鳴。因為我發現,不少人在找目標的過程中,不是因為沒有計畫,而是被計畫綁架了。
我們把人生當成一個「KPI 專案」,卻忘了我們真正要活的是「故事」。
這本書會幫助你轉換焦點:從控制、達成、比較,轉向探索、活出、體驗。
推薦你在迷惘時翻開來讀,也許,你會因此重新認識「目標」的意義。
👉 博客來連結:
📌 最後提醒你:
你不是因為沒有能力才找不到目標,
而是因為你還沒真正允許自己去「開始活出」一段故事。
走出去、去感受、去經歷,
你的目標會在過程中慢慢浮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