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還記得小時候,老師讓我們寫過一篇作文,題目叫——**「我的志願」**嗎?
我相信你可能還記得這個題目,但內容早就忘了,對吧?
我記得當時坐在教室裡,望著空白的作文紙,腦袋卻像被掏空了一樣,什麼也寫不出來。
不是我偷懶,而是我真的不知道我想要什麼。
我甚至有點希望有人能直接告訴我:「你適合做什麼」「你該成為什麼樣的人」。
簡單來說——我沒有夢想。
但後來,我為自己找了一個新的目標:
去尋找我的夢想。
我沒有明確的方向,也不知道要怎麼開始,
只有一個信念撐著我往前走:
就算一輩子都找不到,我也要踏上尋夢的旅程。
前幾天,我在寫這篇文章時,搜尋了「夢想」這兩個字。
無意間看到一篇 TEDxTaipei 的文章,標題是:
〈你放棄夢想了嗎?〉
看完那篇文章後,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裡盤旋不去:
是啊——我們都曾有夢想,
但,為什麼有些人堅持下來,有些人卻放棄了?
是不是因為失敗?挫折?現實?
都不是。我們最常放棄夢想的原因,其實是:別人的聲音。
這讓我想到一個很喜歡的故事:
有一群蝸牛站在一棵大樹下,樹上有一大片牠們夢想中的葉子,像黃金一樣閃耀。
牠們決定往上爬。
但其中有一隻蝸牛是聽不見的,牠什麼都沒聽到,只是看見大家在爬,也默默跟上了。
不久,有蝸牛開始抱怨:
「這麼高,我們這麼小,怎麼可能爬得到?」
一隻接一隻,大家動搖了,退下來了,放棄了。
但那隻聽不見的蝸牛,依然慢慢往上爬,沒有停下。
因為牠沒聽見那些洩氣的聲音。
最後,只有牠爬到了那片豐盛的葉子區。
這個故事給了我很深的啟發:
我們也是一樣——
夢想就在前方,但我們卻常常因為聽見了太多不看好我們的聲音,就放棄了。
「你不可能做到。」
「別傻了,那不是你該想的事情。」
「你又不是誰誰誰,做得到才怪。」
這些聲音一次次削弱我們的信心,讓我們質疑自己,甚至乾脆不走了。
但我想告訴你:
只要你心中還看得見夢想,它就值得你去追。
你曾經放棄過夢想嗎?
如果有,沒關係。那只是因為你曾被那些聲音影響過。
現在的你,只需要重新選擇一次:相信自己。
只要還有夢,就值得啟程。
哪怕慢,也一定會走到。
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「很容易被影響」,不知道該怎麼辦?
那其實是你的內在信念出了點問題。你可能不知道,那些聲音之所以有影響力,是因為它們碰觸到了你生命中某些潛藏的脆弱點。
在我的課程【翔鷹計劃】中,我會帶你拆解這些隱藏的影響力,
找出困住你信心與行動的關鍵因素,
重新建立你對夢想的掌控感。
當你看見這些原理,你就會明白:
原來不是夢想太難達成,
而是你一直沒有用對方式保護它。
🎯 👉 馬上加入【翔鷹計劃】
不只是學技巧,更是重建你的內在行動力。
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感想或疑問,歡迎在下方留言,我會親自回覆你。
別讓夢想只是存在作文裡的字句,讓我們一起把它活出來。